齐邦媛
南都讯记者陈晓勤 实习生常先凤 前日,第二届“在场主义”散文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,台湾作家齐邦媛凭借作品《巨流河》获得在场主义散文奖。此外,作家张承志、李娟、筱敏也分别凭《匈奴的谶隔》、《阿勒泰的角落》和《成年礼》获得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。获得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的10部作品则包含刁斗的《一个虚无主义者的正常死亡》、格致的《婚姻流水》、马小淘的《我去2005年》、赵瑜的《切片》等。
“在场主义散文”奖是由作家、散文家周闻道发起的民间大奖,旨在振兴散文创作,重构文学价值,捍卫文学尊严。第一届在场主义散文奖由作家林贤治获得,两年来,该奖对20多位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了肯定。
齐邦媛:因为在场,所以没有阻隔
齐邦媛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颁奖典礼,奖项由她儿子代领,并宣读获奖感言。齐邦媛说,她起初对这个奖并不很了解,但“在场主义”的提法让她觉得亲切。“以我的理解,在场就是亲历。在这本书里,我写了我所亲历的真实的故事,其实也写下了大家的故事。书出版后,我收到了近五百封各地的来信。有不少人都在信中感慨:你怎么那么了解我,你写的是我的故事。我想,他们在阅读过程中,真正把自己放了进去。因为在场,所以没有阻隔。”
筱敏:民间文学奖建立了自己的评价标准
获得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的筱敏,是广州当代诗人和散文家,她表示获奖于她是一种鼓励,并认为“在场主义散文奖”的设置是件好事情。“民间的文学奖创立了自己的评价标准,有这样的人来做这样的事还是不错的。多元的文学世界不是只有一个批评标准,自己也只有在这种多元的标准中才有立足之地。”